题引自佛经《楞严经》,闻自一师友
恐忘遂墨
无住相布施
如果不是不求回报地帮助,就不要帮助
心能转物即同如来
出自《楞严经》
此处物非“物质”
谓一切圣贤,能转万物,不被万物所转,随心自在,处处真如。
可以联想《礼记 大学》八目中的“格物致知”
收束万心做一事,再用一心做万事
(引自维基百科)
1968年,美国科学史学者罗伯特·莫顿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:“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,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,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,同样地,在同一个项目上,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,例如,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,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。”
指科学界的名聲累加的一种反饋现象,最早由美國學者罗伯特·莫顿於1968年提出[1][2]。其名稱来自于《新约圣经·马太福音》中的一则寓言[3]。
(引自维基百科)
复利是现代理财一个重要概念,由此产生的财富增长,称作“复利效应”,对财富可以带来深远的影响。假设投资每年的回报率是100%,本金10万,如果只按照普通利息计算,每年回报只有10万元,10年亦只有100万元,整体财富增长只是10倍,但按照复利方法计算,首年回报是10万元,令个人整体财富变成20万,第二年20万会变成40万,第三年40万再变80万元,10年累计增长将高达1024倍(2的10次方),亦即指10万元的本金,最后会变成1.024亿元。
人类历史中,要长期达到每年100%回报是几近不可能,以华人首富李嘉诚为例,1950年以7,000美元成立长江塑胶厂(改组后成为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,地产方面成为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),在2006年拥有约188亿美元身家计算,撇开其他因素,他的财富在57年增长268.6万倍,其每年的复利回报亦仅为26.68%((188亿/7000)开57次方=1.2966)。
听闻这些佛经小解之后,昨天回去迫不及待地查阅了一下《金刚经 心经》,发现对我来说就是天书:
金刚经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
“须菩提!于意云何?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,是人所得福德,宁为多不?”须菩提言:“甚多,世尊!何以故?是福德即非福德性,是故如来说福德多。”“若复有人,于此经中受持,乃至四句偈等,为他人说,其福胜彼。何以故?须菩提!一切诸佛,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,皆从此经出。须菩提!所谓佛法者,即非佛法。”
信,解,行,证——是为学经四部曲
最后,附师诗一首:
万物皆寂灭
法本一明觉
归源真性显
心如庙会生